欢迎访问高考研究与服务网站,您的参与对提升课题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至关重要,恳请您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
抓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促新高考方案稳步实施

组内动态

资讯分类

抓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促新高考方案稳步实施

  • 分类:组内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21 18:1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抓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促新高考方案稳步实施

【概要描述】

  • 分类:组内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21 18:17
  • 访问量:
详情

《山东省深化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跟踪评估与动态调整研究》课题组专题调研系列报道——济宁站

  《山东省深化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跟踪评估与动态调整研究》课题组赴全省十六市调研工作在济宁市完美收官。济宁市教育局高广立局长、王步德副局长,向课题组介绍了济宁市系统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挥区域优势,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高考改革氛围的经验;2021年12月3日在济宁市育才中学召开了专题调研座谈会。济宁市教科院院长吴昭洪、高中教研部主任崔衍东、高中教研部副主任张西玖、嘉祥职业中专郭长伦校长、济宁一中副校长房晓辉、济宁市育才中学副校长刘长亮,其他来自济宁市区和各县区普通(职业)高中的校长、副校长,以及济宁市教科院教研员等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吴昭洪主持座谈会。

    课题组负责人宋承祥感谢济宁市教育局和教科院对专题调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组织,并简要介绍了此次调研的目的以及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

  教科院张西玖主任代表教科院介绍济宁市新高考改革政策实施情况,他指出,济宁市非常重视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教科院牵头负责具体实施,高中学校也采取了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总体上形成了高考改革的济宁特色、济宁模式,特别是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上。但新高考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带来许多挑战,仍有一些问题悬而未决,还在思考中,如选课走班造成结构性资源不足;行政班层次动态变化,班级管理难度加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衷很好,现实操作仍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政策因沟通不畅,导致落实不力。他建议,省教育厅各处室进一步明确职能分工,各行其职,各尽其责,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将考试、研究、培训适度整合在一起;希望高校的研究者多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为山东高考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济宁市育才中学副校长刘长亮介绍了学校推进新高考改革在硬件建设、教育资源优化、政策宣传、选科组合设置指导等方面采取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开齐所有选科组合,满足学生选科需求;积极利用济宁当地资源,建设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红色革命传统基地和劳动健康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加大教师招聘和培训力度,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紧扣“核心素养”,抓好教学改革;推行整体学科教研活动,促进学校三年一体化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社团活动,激励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他也提出了实施新高考方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师资不均衡,设施不足,人工排课困难,以及教师专业培训可操作性不足,现有师资无法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专业辅导等问题,建议组织更多的高校教师走进高中介绍高校专业,或提供更多有关高校专业介绍的权威视频。

  济宁一中房晓辉副校长谈到学校为适应新高考方案而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其中,基于学分管理的课程建设是学校的改革特色,并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他认为,课程是新高考改革中的关键,应以学科建设带动课程建设,开展各层次各类别的课程建设,并将课程学分与管理平台有序对接,学分的规范管理归行政处室,课程具体的内容建设归学科,系统推进课程建设。关于学生的发展指导课(生涯规划课),房校长提到济宁一中是提前应对,提早外出学习和研究,创新课程建设理念,从规范性、科学性、趣味性三个方面高端定位。在课程建设上,学校确立了“三点一面”的提升路径:第一点是把生涯发展辅导团队建设放到首位,将生涯规划课设为选择性必修,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第二点是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在新的背景下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实现顺利转型;第三点是学科教研主任队伍建设,以促进学科发展;一面是面向所有老师,对老师进行培养,重在理念的转变和氛围的营造。

  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马一鸣副校长谈到高中生涯规划课师资缺乏、适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不够等问题,认为,应理清生涯教育的规划和思路;培育生涯规划教育环境;创建生涯教育文化设施;建立生涯规划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并建设社会、家长、学校生涯规划共育平台。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谢印智副校长谈到有关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他认为,许多老师、学生、家长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不高;综合评价招生对所上传的材料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不明晰;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不明确,使得该项工作缺乏落脚点;一些学校未能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提前规划,三年一盘棋。他认为,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导向性、公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成立专门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构,如实记录考试成绩和活动内容。

  邹城一中王勇副书记肯定了新高考在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科试题难度大,赋分低,学生信心受打击,教师教学有困惑,有些试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对命题考试资源的浪费;改革趋势由“文理不分科”的初衷走向“泛文理分科”意味着“文理不分科”在一定程度上落空。他建议应从时间安排、课程开发、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改进,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邹城二中刘杏刚副校长指出,在高考志愿填报环节,学生、家长、学校最希望能及早从官方渠道获取权威的往年录取数据、当年招生计划和最新招录政策;学生和家长对高校和专业不了解,希望获取更为全面的有关专业开设、专业就业前景和专业选科要求的介绍。他还谈到学生报考和高校招录的功利性问题;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的发布对学生选课带来的影响,以及高中是否应开始新一轮师资储备的困惑。

  微山一中颜秉鑫副校长发言中谈到县域高中落实高考综合改革政策面临诸多困境,如,在教师招聘上竞争力差,只能利用实习生资源和临聘师范毕业待岗大学生补充教师资源,并引导学生选择教师资源相对充足的学科,在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不得不限定选科组合,聚焦选科方向,以期节省教育资源;在教学管理上,组合不同,层次不同,学生学力差异大,导致管理难度大;教师评价考核难度加大。金乡县一中王传华副校长谈到学校基于条件限制,未能开齐全部选科组合,而是限定选科套餐。嘉祥一中王永进副校长也谈到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个别学科甚至达到了不能正常开课的境地,学校通过动员相近学科教师执教、鼓励教师多带课、多带班,甚至跨年级带班等方法解决问题。

  汶上圣泽中学林存伟副校长也谈到学校生源一般,资源不足,发展受限的问题,并重点讨论了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和春季高考的问题。就高职综合评价招生,他提出适当增加热门、重点和普通专业招生人数、适当增加报考院校数目,提高学生录取率等建议;就春季高考的改进和完善,提出扩大“职普融通、自愿互转”的综合高中试点、适当增加公办本科招生计划、适当提前公布考试大纲、提升教辅质量,以及技能测试参照文化科测试模式,以市为单位统一组织考试等建议。另外,还希望由省市组织专门的单项政策宣传,增强政策解读的权威性。

  济宁高级职业学校王志浩主任和嘉祥县职业中专郭长伦校长就春季高考和中职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了交流。王志浩主任认为,当前学生及家长对春季高考仍然认识不足,应自上而下加大春季高考宣传力度,鼓励优质生源报考春季高考,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要深入探讨职普融通、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等制度对学生升学深造、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还提到由于有些技能考试所需设备价格偏高,一些学校配备不足不齐,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实践机会,易导致技能考试不公平,建议由省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多家企业搭建实习实训云平台,或由省教育主管部门采购实习实训网络平台,减少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投资,改善学生实习实训条件。郭长伦校长提到春季高考本科招生数量增幅较小,招生院校多为民办高校,一些高校考试组织不严谨,以及春季高考专业分类由18类改为38类对中职学校教学带来挑战等问题,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增加本科招生数量、增加公办院校本科招生计划,安排学生就近参加技能考试,以及加大对2022年春季高考的针对性指导等。

      课题组负责人宋承祥充分肯定了赴济宁调研的收获。他认为,在济宁很高兴倾听到了局领导、管理层、学校等有关层面的意见建议,是本轮调研中听取意见最全面的一次。针对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他从政策初衷和现实困难等不同层面加以剖析,与大家共同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坚定信心,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消除疑惑。他同时建议大家要保持教育工作者的定力,认清高考的本质,发挥好高考的育人功能,把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推进高考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也是高考改革初衷的应有之义;要坚持正确的改革导向,以高考改革引导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要高度重视春季高考,积极配合国家和山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要求,做好政策解读和志愿填报指导等各项服务;要认真总结经验,认真钻研业务,多提意见建议,积极参与新高考改革的研究与服务工作,加强新高考政策解读,深入对学生选科、科学学习、高考志愿填报进行指导,尽力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为山东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图/ 孟超  文/ 虞宁宁)

友情链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网站版权所有:《山东省深化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跟踪评估与动态调整研究》课题组                                                鲁ICP备2021005105号